Hello, 大家好,歡迎來到今天的心靈電臺。接下來,我將持續與大家分享關於個人成長的話題,希望這些內容能更好的讓我們理解自己,理解世界,打開人生更多可能性。
今天是第一講主題是:「不用蠻力,用規律掌握人生」
如果有人告訴你,只要你的意志力足夠堅強,你就可以讓自己的身高突破上限,長到2.8公尺,那你肯定會覺得他瘋了。
但是如果他說只要你的意志力足夠強,你就可以鬥志昂揚的工作,輕鬆自在的生活跟別人和諧相處,你就會想,對呀,有可能呀!
但你仔細想一想,你憑什麼相信後面這種說法?前面的說法你很容易就戳破,因為你瞭解人的規律,知道它不是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。
但是涉及到我們自身的情緒、思維、人際關係,就只有很少數的人能意識到,它同樣也有自己的規律。在某種意義上也不是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。
在今天的分享呢,我想跟你聊一聊心理學的規律,跟我們的情緒思維、人際關係有關的規律,跟世界上所有的規律一樣。我們認識規律的目的就是想讓生活變得更好。
在沒有認識到自然界的規律之前,人類有一種盲目的熱情,會認為只要我想,我就一定能戰勝大自然。我們也吃到過這樣的苦頭哦。
後來認識到大自然不是你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,接受這一點,並不意味著我們變得無能了。我們對自然界理解的越來越多,也越來越知道怎麼跟他相處,我們就會生活得更好了。
認識規律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好,但它有一個必要的條件,誰想認識它,誰就必須先接受自己的無力,不能無視規律。很多事情你不能省蠻勁,因為規律就在這裡管理著。
對,宇宙萬物是這樣,對我們自己也是一樣,對大自然使蠻勁沒有好處,對我們自己使蠻勁也沒有好處。但我們經常會使這種蠻勁,對自己,也對自己身邊的人。

比如一個被診斷為憂鬱症,他的父母親、家人可能會說憂鬱症不算什麼病,平時想開一點,別給自己那麼多壓力,不就好了嗎?一個人說我睡不著,他的伴侶說你放輕鬆點不就好了嗎?一個孩子說我上課老失神,老師說你專心點就好了嗎?員工說業績達不成,老闆說你再努努力不就好了嗎?
如果光憑發狠用力下命令,這樣的方式就能解決問題。心理學就不是一門科學了,用科學的態度去解決這些問題,就必須要承認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,承認了這一點,你才可以更好的去掌握規律。
心理學家喬納森·戴維·海特(Jonathan David Haidt)寫過一本非常有名的書,叫《象與騎象人》,講述了人類的心理,有一半正如一頭桀驁不馴的大象,而另一半則像是一個理智的騎象人。
他用大象來比喻人的情緒,力氣很大。如果我們想靠蠻力去制服一頭大象,一定會失敗。但是人的理性,就像騎在大象身上的人,他可以指揮大象去自己想去的地方,讓大象走,大象就走,讓牠停就停。他要怎麼做呢?不是靠力氣,而是去瞭解大象的規律。大象喜歡什麼?害怕什麼是什麼東西。對這些有充分的瞭解之後,卻可以跟大象很好的相處。這個道理其實不光適用於情緒,在其它方面也是一樣。你不需要去戰勝一個東西,你只需要去和它相處。
首先你要學會放棄,承認自己打不過一頭大象,然後你才會想去瞭解牠。這個比喻是最有趣的地方,就在這裡了,看起來你輸了,其實你更厲害了。

因此,在開始講這些主題的時候,我們要先認輸。我承認,無論我多麼喜歡這些知識,我都無法保證你們會不會有興趣,我無法扭轉你們的意志,但我希望你們也會學會認輸,承認自己無論多想做一件事,但是都不能改變這件事的規律。
這就會讓我們找到更多辦法變得更厲害。我們在這些分享裡面主要是講四個方面的規律。
1.首先是跟自己有關的規律
包括如何認識自己的情緒、想法和行為。我們經常覺得自己是可以可控的,但如果是真的話,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把工作推到最後一天,一邊抱怨自己沒有時間,一邊又在玩遊戲了。你可能嘗試過自我管理,立個目標,每天早起,它可以管用幾天,但很難一直管用。所以在這個部分我們會討論怎麼樣改變自己。
2.第二個方面,我們要學習跟世界有關的規律。
我不是物理學家或者化學家,所以我沒辦法教你太多客觀事實的規律。但我可以分享的是我們對這些客觀事物的認知過程。這個過程本身也是有規律的。比如說我們怎麼樣去命名,怎麼去界定,我們去建立因果聯繫。有很多我們習以為常,以為是真實存在的事物,其實完全可能是另外的樣子,理解這一點你會豐富我們看到了的世界。
3.第三個方面是跟關係有關的規律
關係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廣泛存在的聯繫,而不是我們狹義的請客吃飯。你在工作中跟你的上下級同事的關係,在生活中跟你家人朋友有關係,沒有人能逃離關係,哪怕你是個宅男,每天一個人看小說、打遊戲,你仍然是在一個虛擬的城裡與人產生關係。我會分享在這些關係的邊界、權利和責任,你如何影響別人,或是別人如何被你所影響。
4.最後一個方面,就是跟意義有關的規律
相對來說是最抽象的一個環節,一個面向。但它同樣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,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問自己,人活著意義是什麼。但我想大多數人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候,必須要完成一個任務,但是又不想做。這個時候你心裡也會想做這件事情有什麼意義?我希望通過最後一個部分的分享,給大家一些規律,幫助我們在今後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,有更好的答案。

我的規律,世界的規律,關係的規律,意義的規律。這就是接下來心靈電臺分享提供的。
可能有人會問我幹嘛要學習規律呢?你直接教我們一些方法就好了呀。我想這是一個迷失。也許在很多領域,我們只要掌握方法就足夠了。
一台冰箱,我們只要知道怎麼去打開它,並不需要知道電冰箱怎麼智慧。也有這樣的心理學課程,總結了很多精華的建議和方法,滿足大家的需要,但是效果並不好,很多人最後就會發現沒什麼用。為什麼?因為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我們自己,他是一直在改變的。
如果你從一個城市開車到另外一個城市,你打開手機上的地圖軟體,想看幾條路線中哪一條距離最短,這個答案是唯一的,永遠不變。你問它多少次,它都會給你相同的結果。但如果你給它推薦一條最快的路,不堵車的,這個答案就不一定了。
可能你每次去問建議都不一樣。然而最巧妙的是,當你跟隨的這個建議的時候,這個建議可能已經變質了。想像一下高峰的時段,所有的車都在路上,所有的司機都在使用地圖軟體,都收到一條建議說走左邊這條路,這條路上的車少好走,多數司機聽從建議走左邊,你猜結果會怎麼樣?建議錯了,多數司機都往左邊走,反過來右邊那條路才是車更少,這是一個小小的悖論。這樣的悖論每天都有可能發生。
所以你知道掌握規律有多麼重要了嗎?掌握規律你才可以選擇在某些時候跟隨別人的建議,某些時候甚至超越建議。
《道德經》說:道可道,非常道。這裡的「可道」的「道」是指方法和建議,但真正的道是指規律,它是一個更系統,更本質,同時也是更靈活的視角。
就像你擁有了地圖軟體,你還要掌握它跟人之間的規律、你跟其他司機之間的規律、其他司機跟軟體之間的規律,才能更好地使用軟體的功能,做出適當的判斷。而人的心理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比軟體還要複雜得多。
所以你做好準備了嗎?在接下來的心靈電臺裡,我們將一起學習規律。
喜歡今天的分享嗎?歡迎留言